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照明基础知识


1、光(light)
            光电本质是电池波,是整个电磁波谱中极小范围的一部分,光是能量的一种形态。光是电磁波辐射到人的眼睛,经视觉神经转换为光线,即能被肉眼看到的那部分光谱。这类射线的波长范围在380到780nm之间,仅仅是电磁辐射光谱非常小的一部分。

        2、光通量(光束),Ø
            光源发射并被人的眼睛接收到能量之和即为光通量。单位:流明(lm)。一般情况下,同类型的灯的功率越高,光通量也越大。例如:一只40W的普通白炽灯的光通量为400lm左右,而一只普通直管型荧光灯的光通量为2800lm左右,为白痴灯的6-8倍。
        3、光强,I
            光源在某一给定方向的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光通量称为光源在该方向的发光强度,简称光强。单位坎德拉(cd)

        4、照度
            单位被照面上接收到光通量称为照度。如果每平方米被照面上接收到的光通量为1(1m),则照度为1(1x)。单位 勒克斯 Lux。

        5、亮度
            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亮度是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积、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6、光效
            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瓦)的比值,称为该光源的光效。单位:流明/瓦
        7、色温
            当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用绝对温度K(Kelvim)表示。色温在3300K一下的光源,颜色偏红,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色温超过时,颜色偏蓝,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8、显色指数
            太阳光和白炽灯均辐射连续光谱,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包含着红、橙、黄、绿、青、兰、紫等各种色光。物体在太阳光和白炽灯的照射下,显示出他的真实颜色,但当物体在非连续光谱的气体放电灯的照射下,颜色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我们把光源对物体真实颜色的呈现程度称为光源的显色性。为了对光源的显色性进行定量的评价,引入显色指数的概念。以标准光源为准,将其显色指数定为100,其余光源的显色指数均低于100。显色指数的值越大,光源的显色性越好。

        9、平均寿命
            指一批灯点燃,当其中有的灯损坏不亮时所点燃的小时数。
        10、经济寿命
            在同时考虑灯泡的损坏以及光束输出衰减的状况下,其综合光束输出减少至一特定比例的小时数。
        11、灯具效率
            灯具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灯具所发射的光通量值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光的比值。

        12、眩光(glare)
            视野内有亮度极高的物体太过强烈的亮度对比,则可以造成视觉不舒适或降低观察西部或目标的能力的视觉现象,成为眩光。眩光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眩光根据影响的程度,可将眩光分为:不舒适眩光、失能眩光、失明眩光。根据眩光的产生可分为: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光幕反射。